龙南县大力推行农民服务中心建设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今年来,我县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和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为切入点,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提速增效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通过在所有乡镇搭建“农民服务中心”这一平台,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为乡镇转变职能创新了工作模式,为改进干部作风,提升乡镇机关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集中办公设施建设。办事明了,快捷高效是群众的基本要求,我县在农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首先把农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场所选址放在首位。按照便于群众办事和“能改建则改建,不能改则修建”的原则,切实把条件较好、面积较大的场所供农民服务中心办公,如临塘乡、关西镇、桃江乡、龙南镇等乡镇在原有的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重新对农民服务中心内外进行了必要的装修,迅速配备LED显示屏、电子评价器、办公电脑、服务热线电话等办公必须用品。渡江镇、夹湖乡、里仁镇、南亨乡等乡镇则重新规划设计并兴建了一栋供农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房屋。同时,我们按照“进驻 链接”的思路,尽力组织职能站所进驻农民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办事窗口,进驻的站所数为10个,包括财政、农医合、计生、林业、民政、劳动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矛盾调解、农业(含农技、农经、果业、水务、水保、农机)、党政办等;对土管、公安、地税、国税、供电、工商、有线电视、农村信贷等不适于进驻农民服务中心的8个站所,采取链接的办法,在农民服务中心存放便民服务资料,委托党政办向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办事等服务。每个农民服务中心均将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统一公布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服务指南及办事须知,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公开,使广大群众明白办事,办明白事。而且我们还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站,完善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组织所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站交易。
二是创建联动机制构建农民服务体系。我县在乡镇建好农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三措并举”大力完善农民服务中心,一是进一步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联动的农民服务体系。按照“三级受理、纵向联动、分级办理”的原则,在乡镇建立 “农民服务中心”、村级建立“农民服务站”、村小组建立“农民服务代办点”。三级农民服务机构对群众请求办理或请求服务的事项实行“首问受理制”和“办结销号制”。二是设立了“一员一卡一热线”,疏通了为农民服务的信息沟通渠道。结合农村通讯工具普及的实际情况,采取为农民服务“先沟通,后服务”的工作路径,乡镇“农民服务中心”设立“农民服务热线”, 村“农民服务站”设立“农民服务联系卡”,组“农民服务代办点”设立“农民服务代办员”, 并将收录了干部联系电话、手机号码的“农民服务联系卡”印发给群众,对群众的询问“有问必答、即问即答”,减少为农民服务中的信息障碍,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实行了“乡干部巡村、村干部巡组、代办员巡户”的民事代办方式。按照“三级巡回,上下衔接”的原则,乡干部联系挂点村,每周与村干部会面一次,接受需要到乡镇“农民服务中心”或县行政服务中心代办的事项,同时移交已经代理办结的事项;村干部挂点联系村小组,每周与农民服务代办员会面一次,接受需要到村以上便民服务机构代办的事项,同时移交已经代理办结的事项;村小组农民服务代办员,每周巡回到户一次,接受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同时向群众移交已经代理办结的事项。
三是建章立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制订了干部上岗和值班制度,使农民服务中心做到逢集日干部全员上岗、全日值班,一般工作日干部轮流值班;健全了群众诉求的受理登记制度和服务事项的转办制度,使群众请求的合理事项“事事不遗漏、件件有着落”;健全值班人员代受理制度和党政办负责综合答询制度,使群众来访有人接理,群众问询有人答理。实行了电话监督与程序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提升服务质量,乡镇党政办进驻农民服务中心,党政办主任兼任“服务工作监督员”, 一方面负责接听“服务热线电话”,解答群众咨询;另一方面,将各办事窗口的电子评价器的终端链接到了乡镇党政办的办公电脑上,通过电脑程序管理群众按下电子评价器的数据,每月一次对基层站所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和排名。同时,实行量化绩效考评责任制,由乡镇纪委等部门牵头,对“农民服务中心”干部做到每季一评比、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核,并将考核评比的结果,作为农民服务中心干部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文/廖龙华)
责编: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