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端资讯

院士锦囊妙计指导广西农业发展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在11月10日上午参观完广西的特色优势农业后,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各位院士于当日下午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院士们对广西农业生产的看法和建议。院士们句句真知灼见,为广西农业把脉支招,体现出他们关注广西农业发展的赤子之心。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西推广秋冬季免耕马铃薯,稻田种了两季超级稻后还能种马铃薯,而且三季都能丰收。希望我们能和广西农业厅在超级稻领域开展合作,把超级稻产量提高。农业厅争取在几年后把超级稻种植面积提高到1500万亩,我们争取5年内把产量每亩平均提高150~100公斤,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石元春(著名土壤学家,两院院士)

  在看了宾阳县的胡萝卜示范基地后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把土地利用到了极致,把产量提高到目前最高的程度,可是农民还是很憋屈,收入水平还是很低。我们就像孙悟空摆脱不了紧箍咒一样,摆脱不了这个最实质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我们把农业和工业脱离开了。

  例如胡萝卜,除了炒菜,还可以加工成胡萝卜汁,价值会翻几番。农民如果能把胡萝卜的后续加工这一块结合起来,就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希望广西能再磨一把农业产业化的新剑,把农产品后续加工搞上去。不走这一条路,农民很难致富。

  

金鉴明(环境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产品要打造品牌,品牌打不出去,农民致富也很困难。广西的农业可以由绿色、无公害向有机农业发展。在超市里,有机农产品要比其他种类农产品贵得多,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大趋势,广西完全有这个条件。

  

谢华安(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西的再生稻很有前景。广西不少地方存在这样的情况,光、温条件种一季稻谷又多余,种两季又不足,在这样的地区发展再生稻很有潜力。一般来说,广西的第一季稻谷8月底收割完,再生季稻10月、11月底就可以收割。虽然只是两个月时间,但是只要第一季稻谷种得好,再生稻的产量也较高。如果广西的再生稻面积增加到100万亩,一亩300公斤,那么广西的粮食就可以增加3亿公斤。而且再生稻更讲究第一季稻的生长,这样又逼着农民种好第一季稻。如此一来就能做到两季都增产,很有前途。

  广西农业部门还应发展精准农业,将种植技术研究成“傻瓜技术”,让农民确切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播种,什么时候应该施肥,要施多少肥,更加方便农民掌握。

  

傅廷栋(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首任中国理事)

  广西还可以大力发展油料作物。可以有3种考虑,一是甘蔗、木薯地里可以套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二是可以大力发展油茶;三是可以在广西发展东北油菜,油菜可以先卖菜苔、再赏油菜花,再收油菜籽,产生叠加效益。我们正在研究有没有适合广西的油菜品种,希望能和广西合作。

  

戴景瑞(玉米遗传育种专家,开创我国玉米细胞工程育种成功的先例)

  北方玉米株型好,产量高,可是在南方水土不服,表现不好,经常“染病”。南方玉米品种抗病能力强,产量却不如前者。如果能把南方玉米和北方玉米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南方的抗病玉米改造成北方株型,就更能提高产量更适合套种。

  

张齐生(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专家,我国和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开拓者)

  我对林业很关心。一路上看到广西种有不少速生桉,对全国的木材供应贡献很大。可是目前广西的木材都主要运往外地加工,效益大打折扣。广西的木材加工要加强,希望今后能把科研方向与广西林业结合起来。

  

陈宗懋(茶学专家,中国茶学学科带头人)

  我想对广西的茶叶发展提几点意见。广西的茶叶结构可以做适当调整,红茶种植比例可以增加一些,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吃香;花茶种植面积可以适当减一点,因为目前国内的花茶消费已经出现萎缩,连喜欢花茶的北方人也逐渐接受其他茶类;绿茶的品种应当进行改良,以更优质的绿茶来迎接市场。

  此外,茶叶的质量要提高,要注重食品安全,减少茶叶的农药使用数量。三是茶叶的深加工潜力非常大。例如日本的茶多酚深加工产值达到了1400亿人民币,而中国整个茶叶生产产值才是8000亿人民币,茶多酚产值1亿美元都不到,其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向仲怀(蚕学专家,主持建立国际上最大家蚕基因库)

  要对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将广西蚕业发展成以蚕丝的多用途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广西已经实现东桑西移,全国第一,今后要加强蚕业科学技术向广西转移,使广西成为蚕业强省。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