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农村网!

新农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村建设

这里展示“特色”的力量

时间:2009-12-11 来源:  作者:
      9月7日下午,在第七届农交会组委会与新疆自治区政府联合举办的新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签约仪式上,来自辽宁沈阳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的胡曾绪一行把新疆若羌县大漠枣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任张新政围住了,询问各种大枣的价格和产量情况,几个回合之后,最后他们决定要亲自去若羌看看。记者问胡经理,他们采购农产品的主要定位是什么,繁忙的胡经理只说了两个字:特色。
  千里万里也要去,这就是市场追求特色的力量。两天来,记者在农交会上不由自主地被“特色”撞击着,连农民也清晰地表明来农交会是寻找“特色”。丝瓜、南瓜本来司空见惯,香蕉、火龙果早已不新奇,但是,用“特色”的经营方式,就把它们整新奇了。河北省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总是人满为患,这里展销一体。丝瓜4米长,一粒种子4元;南瓜500斤重,一粒种子20元。许多人在砍价,砍不下来也买。公司的老专家刘贺昌每天都在展位上为大家解疑释惑:“这是真的吗?”“这是我们公司经过多年培育的,现在有188个蔬菜品种、200多个果树品种。”小麦,本不是特色农产品,但有人硬是把它做成了特色。在宁夏展区,展出的都是宁夏特产枸杞子,但银川长湖嘉禾科工贸有限公司开发的“石磨面粉”在一片红色中却显得很有特色。记者问,这种面粉是麦子好还是加工工艺好。市场部经理白玉芬说:“都好。”小麦越种越好,但传统的钢磨加工由于高温高速,把小麦中许多有益成分损失掉了。公司用了5年时间开发石磨工艺,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使“长湖村”石磨面粉今年一上市就广受好评。老人们说,又吃到有麦香味的馒头了。而像张新政虽然经营着当地特产,但经营方式也是有特色的。他告诉经销商,他可用两种名义来经销若羌红枣:大漠枣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社控股的楼兰枣业有限公司,方式不同,价格不同。
  龙头企业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五届农交会时,山东的好当家集团就在由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中取得了成就,两年后再见他们,新成就则是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经过不断改进更有特色了,销售经理李兆波说:“口味不同了。”吉林的皓月集团,以牛为主业,今年带来的新产品是用牛的副产品开发的三大类保健品,深度开发后,一头牛价值由六七千元上升到七八万元。生化产品营销部总经理嵩之松说:“养殖标准不同了。”而农民的“特色”追求让我们感动。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办事处61岁的王挺久初中毕业就开始种地,现在能把水稻种到亩产1800斤,但他每年都到长春农博会上来。记者问他想种啥,他干脆地说:“想种特色的”。他曾种过绿小米,尝到过甜头。
  其实,来到农交会上,满眼都是特色,有的在产品之中,有的在产品之外。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