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埇桥区农机校新型农民培训成效显著
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培训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子,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农机教育培训能力增强。
一是该校达到"四有"农机校建设标准,即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培训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师资队伍不断注入新血液。在原有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加强年轻培训队伍建设。今年在省举办的教师资格认证班上,选派3名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学校组织编写了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图文并貌的应知应会指南、练习册等资料,满足了农民机手的需求。
农机培训与推广相结合。结合农机推广工作,开展重点季节和农机化新技术专项培训,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采取课堂讲解、现场演示、送技术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农机化技术,提高了农民掌握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水平。今年“三秋”期间,巡回各乡镇举办土壤深松培训班十余次,深松操作演示并讲解五场次,大大提高了农户对新技术的熟知和掌握度。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惠农政策。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真正把惠农政策组织好、实施好,不仅让参学人员学到知识,还要真正得到实惠。今年共有650名农民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该校聘请农技专家授课,注重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了农机使用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 培养了一批高技能农机使用和维修人才。
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力度。该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已发展到37家,入社社员达643人。针对快速发展起来的农机合作组织,该校采取专家讲座、理论授课和参观优秀合作社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快了全区农机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运作,扩大了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农机“三率”水平。今年,该区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120万亩,农机服务收入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