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助推青年创业就业
记者12月28日获悉,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积极按照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创业就业的文件精神,以观念引导、资金扶持、信息提供、培训提升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帮助全省青年创业就业,在全省创造性开展并实施了“青年创业带富工程”、“万名青年培训工程”、“抓招商引资促青年创业就业活动”等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长任斌告诉记者:“中心近两年来大力推进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的相关工作,全省各地团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有序地做好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的相关工作,全力打造‘千、万、百万、亿’工程,即:千名创业导师结队帮扶、万名青年实施培训、百万元现金直接发放、亿元小额贷款放贷,促进广大青年成就事业、建功成才,呈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势。”
全省近两年来共协调青年创业贷款近7.5亿元,帮助8700名青年进行创业,全省涌现出青年创业带富能手6510名,申报了创业带富项目2400余个,创建了青年创业示范基地1500余个,礼聘了创业导师3000余名,直接发放帮扶资金650余万元,全省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岗前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共培训青年80000余人,其中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直接联合培训机构培训青年24000余人。
形式多样 措施得力
贵州省“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启动以来,各地团组织在共青团贵州省委青年创业带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按照“政策引动、项目带动、金融拉动、培训推动、导师助动”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千、万、百万、亿”工程,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帮助青年就业创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实施以来,团省委全力推进青年小额贷款工作,深化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六盘水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依托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的全面推进,探索并建立长效机制,积极筹划组织开展好金融“面对面”活动,大力协调较有实力、诚信度较好的担保公司为青年创业提供担保。全省团组织积极为与相关金融部门进行对接,为创业青年在担保贷款、提供贴息、简化贷款程序等方面探索新的模式。万山特区团委为26岁“青年创业带富示范户”罗康金协调贷款20万元,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全额贴息8万余元,并礼聘贵州大学农学专家王通强教授为其创业导师。
礼聘创业导师参与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工作,结队帮扶青年创业。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团组织根据当地创业带富工作情况,按照团省委、省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联合招募青年创业就业导师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创业导师”礼聘工作,并组建好“创业导师团”,把本地区热衷于公益事业致富带头人、企业老总、行业专家等礼聘到创业导师团队伍中来,将团省委、省工商联统一印发“创业导师证”发放到创业导师手中。近两年来,全省共礼聘创业导师3000余名,创业导师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开阳县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开展得扎实有效,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位于该县南龙乡的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基地于2008年初建成,2011年出茶,在各级党团组织的帮助下,在荒山上建成有机示范茶园基地1200亩,积极带动周围青年和农户种植茶叶发展致富,向当地青年无偿发放茶苗1000万株,带动周边群众种茶2200亩,涉及农村青年及农户1800余人,每亩种植三年后能产生4000元至6000元的直接收益,每年能带动农户增收近1000万元。公司在发展中得到了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及当地团组织的关心支持,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公司在贵州大学礼聘种茶专家创业导师5名,帮助建立培训基地,对当地青年开展免费培训,为公司配制学习电脑15余台,向创业青年发放茶叶种苗和有机肥料,当地团组织还为公司协调贷款500万元。
“青年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开阳县禾丰乡马坝葡萄园种植示范基地现有富硒葡萄园600余亩,年产量近100吨,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规划在三年期间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1.1万亩,目前基地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基地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酿酒及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目前当地团组织正在帮助基地协调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量将扩大到600吨。现已从贵州大学礼聘创业导师两名,指导葡萄种植,防止病虫害等。
共青团施秉县委将有一定创业规模和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学者、企业老总等礼聘为创业导师,请其为创业青年给予技术和经验上的指导,其中18名已与创业青年结对,该县拥有“创业导师”身份的农民企业家张代金,在团县委的牵头下,出资2万元,用于在牛大场镇紫荆村建设中药材种植培训示范基地;麻江县宣威镇团委现成立了返乡创业青年交流服务中心,有88名返乡青年加入了交流会所,礼聘创业导师30余名,目前65名青年实现了返乡创业;黔西县礼聘创业导师82名,对青年创业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帮扶、指导,解决创业青年创业中的困难问题。
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目前礼聘创业导师500余名,组建了创业就业导师团,先后20余次组织专家、企业老总等创业就业导师到省内高校进行30余场就业知识的讲解,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目前,全省普遍形成了“创业导师+基地+创业带富青年”的工作模式。
建立机制 确保质量
一是帮扶机制。广泛开展创业青年党员承诺活动,建立了党员青年帮扶结对联系制度,并通过农户与合作社合作、自行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既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又让老百姓增加了新的经济收入渠道。如黔西县有360名青年创业党员与720户群众结成了创业帮扶对子,较好地发挥了党员青年创业的带动力。该县金碧镇青年杨同斌,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金碧镇和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有尝流转方式,发展魔芋种植基地1000余亩,采取“玉米-魔芋-玉米”套种模式。
二是先锋引领机制。建立“带动加联系”工作制度,鼓励青年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并积极引导创业能人向党组织靠拢。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基层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组织带头人,带领本村党员、团员青年积极探索、积极寻求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致富路子,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如麻江县下司镇清江村青年胡英学当选为村支书,对该村的发展作出了规划,调整思路、增强致富和帮富的能力,发展群众示范,帮扶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在他的带领下,清江村群众依靠科技知识,大力发展“菜-稻-菜”的反季节蔬菜种植由原来的800亩扩大到2000亩,养猪、牛出栏4500头,鸡、鸭、鱼出栏20万只(条),面条加工发展到60多户,销往广东、湖南和贵阳、凯里等省市,全村年经济可增收200万元。
三是考核机制。创业带富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团组织专、兼职书记、副书记分片负责小创业带富工程的督查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团县委年终考评乡镇团委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团干对创业信用贷款进行宣传,对有创业意向的青年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状况,严格把好关,保证申报质量。
以抓招商引资 促项目发展
以抓招商引资促项目发展助推青年创业就业。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有效结合创业就业实际,提出了“抓招商引资、促项目发展、带创业就业”的工作思路,秉承以“重商、亲商、富商、安商、扶商、爱商、护商”理念,通过抓招商引资为地方党政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青年服务,并以此为载体整合企业家与地方党政互动、与项目集聚工业园区互动、与全省媒体及地方资源互动,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坚定投身“工业强省”战略,并通过搭平台、推项目、促招商,推动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工业园区快发展、大发展,实现互动整合共赢,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自2010年10月招商引资工作启动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县市的配合下,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积极做好招商引资相关工作。截止目前,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招商引资签约资金400余亿元。武汉凯迪项目已经与松桃、从江等15个县达成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协议,协议签约资金200余亿元。目前,松桃县和从江县的生物质电厂已经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凯迪公司拟投资406亿元在贵州省29个县建设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并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部投产运营。
同时,武汉凯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专门拿出3000万元在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成立“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凯迪绿色产业带富”专项基金,以引导贵州省农村青年成功实现家乡就业,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创业带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万名青年培训工程 提高青年创业就业本领
以实施“万名青年培训工程”助推青年创业就业。近两年来,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服务青年领域,不断加大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工作力度,紧密结合共青团实际和青年的特点,围绕省委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将“抓青年培训,促创业就业”作为团组织参与“十大民生工程”的有力载体进行全力推进。两年来,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加强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经信委、省扶贫办、省农委、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工作对接,争取上述部门对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去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分给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技能培训指标为8500人,今年培训指标为15400人,均已完成。省扶贫办每年下拨培训经费12万元,对全省青年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培训。
认真比对筛选,确定重点培训机构。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精心对比筛选,对培训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严格考核后最终确定由省级定点示范机构贵州环亚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贵州三盛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校、贵阳市商贸学校、贵州寰宇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邮电学校、贵州实用技术职业培训学校、贵州西南国际商务学校等12所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培训任务。
拓宽对外就业渠道,积极推荐培训青年就业。两年来,该中心主动与省委组织部、人社厅、省扶贫办等单位对接,对“青年创业带富工程”中的致富带头人、“百店千人计划”店长、“1+9”创业团队以及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者、大学生群体开展了以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带头人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创业心理培训、企业管理培训、金融知识培训、创业国学培训、团队素质拓展培训、创业导师团导师为主的9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团省委的统筹安排和各级团组织的积极运作下,先后邀请了20余家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洽谈用工事宜,同时,各培训机构按照“自主招生、订单培训”的基本原则,针对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
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长任斌对记者说:“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技能培训处的工作对接,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组织、监管等力度,尽全力做好培训人员的就业推荐工作,确保青年技能培训工作出成绩、出品牌、出成效。”(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