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扶贫:培育贫困乡村“造血”功能
时间:2009-12-09 来源: 作者:
“我家喂的猪,都是‘大丰’的老板借给我们喂的。”钟山区老鹰山镇石板河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
老板无偿借猪仔给农民喂,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了解,原来石板河村农民所说的“大丰”是一家农畜发展有限公司,也是钟山区扶贫办在老鹰山镇开展产业化扶贫的一家“定点企业”。
“大丰公司把猪仔无偿借给农户,猪长大出栏后只需返还本钱,利益全部让给农户。”钟山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大丰农畜公司通过借猪仔给农户喂,带动石板河村100多户农户加入到养殖户的行列,使该村的养殖业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蓬勃发展。
现在,石板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村,这在过去,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看着自己喂的猪三五成群,越来越多,许多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大丰农畜公司带动石板河村农户发展养殖业,只是钟山区开展产业化扶贫的一个典型例子,像这样的例子在钟山区已屡见不鲜。
在贫困乡村开展产业化扶贫,是近年来钟山区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主要举措,通过在贫困乡村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培育“造血”功能,使贫困的乡村摘掉贫困帽子,走上富裕之路。
“现在,扶贫的概念已不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随着农村低保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钟山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而今的扶贫是发展贫困乡村的经济,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最终走上富裕道路。
据介绍,现在钟山区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是以产业项目带动、促进贫困乡村的经济发展。目前,钟山区已实施了39个跨年扶贫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390.1万元。这些项目在该区贫困乡村的实施,改变了这些乡村“一穷二白”的面貌,许多贫困乡村的农户在项目的带动下,或种或养,增收十分明显。今年,钟山区确定的6个整村推进的村,通过扶贫项目带动,农户经济收入均增长6%以上。
另外,今年钟山区又申报立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6个,财政扶贫资金达到313.15万元,这些项目现已全部启动。钟山区还在贫困乡村大力实施大连对口帮扶项目,4个项目中现已竣工验收3个。这些项目的启动、实施,对加快该区的脱贫步伐将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除以产业项目扶贫外,钟山区还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进一步加强贫困乡村的“造血”能力。
对产业化项目资金实行有偿滚动使用机制,是现在钟山区扶贫部门致力探索的一项新机制,这一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有效促进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
能人带动、大户带动、企业带动,是钟山区在扶贫工作的又一个创新,通过“三个带动”,使扶贫工作在贫困乡村找到了支点,从而避免“撒胡椒面”。
近几年来,钟山区通过产业化项目扶贫,使该区过去的30个贫困村减少为现在的3个。据了解,钟山区将在明年完成该区整村推进的全部工作。(孙卫东)